138-1121-8942

扫一扫,免费答疑

iEnglish咨询
iEnglish >> iEnglish常见问题 >>常见问题 >> 关于iEnglish,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详细内容

关于iEnglish,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近期,一些文章针对iEnglish提出了诸多质疑,这不是坏事,说明iEnglish为越来越多的人们知晓,而且一些质疑的背后,是对英文学习规律的认知差异。


本文收集并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一一说明,希望对英文学习的思路做一个梳理,是打脸?还是真香?仅供家长朋友们参考。


观点1:产品从未做过官方销售,无论是官方网站或是任何电商平台,购买渠道只有各地不同级别的个人代理商



官方销售是指公司做直营,直接将产品销售给C端(消费者),而iEnglish现在的商业模式是非常简单的分销制,授权代理商采用批发与零售的方式经营。


选择直营,还是直营+分销,抑或是仅仅是线上分销,都是合法合规的。做不做直营,不能成为企业孰优孰劣的评断标准。公司出资支持代理商开办实体店、体验店,做线下体验和服务,对顾客来说,购买体验并没有太大差别。


在这种模式下,公司不在电商平台做直营也是为了保证代理商的利益,毕竟iEnglish被40多万用户知晓,主要靠一批热爱亲子阅读的妈妈推广起来,而她们并不是网红,没有很大的粉丝量,推广全部靠个人信用和努力,跟电商平台的“带货能力”完全没有办法比,既然公司选择了分销制,就不会在平台上做线上直营,影响代理商的市场推广。


观点2:平板电脑的价格会根据代理商不同级别职位上下浮动



iEnglish的零售价格全球统一,由拓普朗宁公司全权制定,任何级别代理商没有权利乱价,所以不存在代理商级别不同价格不同一说。

 

公司花费很多钱在监督乱价,各个平台都有,但凡证据确凿的乱价代理商,都是处以数万元罚款并封存账号,还要在公司内部公布警示,以保证市场的稳定和合规代理商的利益。


唯一浮动的,是不同级别代理商的进货价,这在任何一个行业都是正常的。


观点3:从来不在主流媒体宣传,官网简陋……疑似质疑公司的实力



在公关行业或者广告行业有从业经历的人,或许才会对企业的营销费用有比较清楚的概念。


拿化妆品行业来说,一瓶SK2的神仙水,售价560元人民币,成本只要十几块,营销成本占据30%-40%左右。


不论是在传统的电视、广播、杂志、户外广告牌等投放广告,还是在新浪、腾讯等新媒体投放广告,都是一笔巨资,要引起消费者注意,激起一点水花,起码需要大几千万上亿的资金。


目前很多企业已经大幅减少这些费用,采取精准广告的方式有选择的投放;还有的选择不做广告,把这部分钱用在客户身上。


拓普朗宁公司设立iEnglish英语训练营,每个月持续进行,每个顺利结营的孩子都能得到心仪的奖励。奖品和奖学金是一笔很大的开销,既然学习类产品是需要效果来保证分享信度的,为什么不把钱花在勤奋读书的会员身上呢?如果用户的喜爱和认可带来的分享效果不错,为什么还要砸钱去投放广告呢?


如何营销,主要由企业自身的定位、发展模式和产品的属性决定的,并不是衡量企业孰优孰劣的评断标准。很多小而美的公司在大众媒体上完全见不到任何的广告投放,这并不能说明该公司业务能力不强。


官网简陋,也是一个道理。


公司目前主推iEnglsih这款极简的产品,一本产品手册,一个公众号已经足够用来了解。在一个大家都看公号,刷微信的年代,为何要花大价钱去做一个网站?换位思考,加入我们是企业的决策者,会这样选择吗?


观点4:iEnglish所订制的平板电脑与市面上常见平板相比,分辨率不高,处理器不好,容易卡顿。


有人把ieng4的重要参数与一些平板电脑对比,来说明平板品质一般,并且说“深圳华强北500元左右的山寨平板。”


如果从成本价这个程度上看,这说法有点道理,因为公司给老会员以旧换新的标价,也只有800块,算上运费和维保等费用,的确没有在这款平板上赚会员什么钱。


我们来看看被人诟病的“分辨率较低”和“处理器”对读者的阅读体验有什么影响:


分辨率:这个效果的确是一分钱一分货。ieng4的屏幕无法与苹果、京东、华为同价位的平板比,但这块屏并不影响阅读体验:读电子书、看视频、玩ETP图片寻宝时,清晰度好、色彩体验也不错,完全OK。


哪怕是用的苹果手机和ipad的家长,也不会觉得i4的屏有那么难以接受,加上护眼设计,包括字体大小,淡黄色背景、护眼模式、近距离提示功能等,读者的阅读体验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


处理器:不会导致卡顿。


目前来说出现卡顿主要是两种情况,一是家里网不好,传输数据时会有些慢;二是系统新升级后的一段时间内可能会不太稳定,但公司运维部会尽快处理解决。除开这两种情况,机器本身不怎么会卡顿。


想知道使用感好不好,最好的方式是自己试用,或者问问用过的人,道听途说没有用。再大牌的汽车,喜不喜欢,舒不舒服,也需要去试驾,一个道理。配置呢,也是经济适用就是最好的,并不是说要不计成本追求顶配。


iEnglish的初衷是为了将全球最优质的资源以最优的性价比带给需要的孩子,如果在硬件上追求顶配,整个成本上浮2000-3000的话,无疑会加大消费者的负担。每天不到10块钱,能看到全世界最好的书籍和视频,是产品设计最初就定好的价位,在硬件方面,公司做了取舍。


观点5:iEnglish的核心功能是跟读,而跟读有缺陷……(重点来了)



“跟读”不是iEnglish的核心功能,它是其类母语训练系统所用到的4种训练模式的第1种,也是最初级的训练模式,其他模式还有“朗读”“复述”“高级复述”,这四种模式训练的能力有所侧重,难度也是逐渐增加的,需要根据使用者英文能力来选择。


四种训练模式,都需要使用者“开口”说,不然在pad上看不到文字或图,也就是说,用iEnglish想要“默读”是不行的。之所以这样设计,是为了解决中国学习者的“哑巴”英语问题,在英语习得的前期需要大量进行“泛听说”,输入和输出的环节一个都不能少。

 

【小观点:跟读简单粗暴,在不通过的时候不能指出哪个词读的不好,不标注哪个词读的不好,没有打分没有小星星】



iEnglish在设计时不但强调阅读的系统性和丰富性,也非常重视孩子的阅读体验,即阅读的流畅性。



很多孩子在读英文的时候,没有“跟读”(repeat)的习惯,他们能开口已经非常值得鼓励。


如果我们把他们的注意力分散在:每一个单词准不准、得多少分、得多少小星星上……这样的话,孩子是在阅读还是在通关打怪呢?孩子的深度注意力和长久注意力如何培养?这种打断对它们反而是一种破坏。


iEnglish强调的是整体输入、整体理解、整体输出,也就是语言习得的“系统性”。


落实到听说练习上,不是要把句子分割为单词,单词分割为音节。国外孩子在练习听说的时候,听到的是整句子,说出的也是整句子,即使哪个单词说错了,家长和老师也并不会指出哪里不准,而是把正确的句子再说一遍,让孩子重复就好。


不少英文阅读推广人也推荐这种方式,很大程度上保护孩子听读的积极性。所以在系统1-10级的时候,跟读的匹配程度达到65%-75%就可以通过了,等级别升高,要求也会逐级递增。


那如何应对对单词的学习需要呢?第一,电子辞典,每个单词可以点击学习英音美音;第二,1级以单词听读为主,帮助零基础孩子积累进入阅读世界必须的听力词汇。这些方式完全可以让孩子读准单词。


观点6:语音识别有问题,有的不准反而通过,有的准确反而不过,对语速有要求,读的慢了就不通过


“不准的通过,准的不过”这两条是极少见的,有时候是因为提示音还没响就开始读了,有时是因为离的太远,声音比较小,调整一下就可以。


至于对语速有要求,这是对的,不然如何提高说的能力呢?


据我的使用体验,1-20级的语速已经是比较慢了,怎么比较语速的?我与很多分级阅读的原版音频以及绘本的原版音频比较过。即使是给三四岁孩子看的,语速也不会刻意放慢,基本都是正常语速。“对语速有要求”,完全不是问题。


从发音音准、流利度、连读处理、语调来看,iEnglish训练出来的孩子比几乎任何一个app训练出来的都要好。


我长年在各种少儿英语群里学习,里面的老师和家长不定期会分享孩子阅读的视频,几乎每一个我都听了,存在典型问题的例子我还存了下来研究。


上文中提及的结论是基于这两年的观察得来,并不是独断。那孩子们都听的是原版音频,为什么发音上会有较大差异?


这是因为iEnglish系统的训练素材极大丰富,训练量也是极大的,半小时能读8-12本书左右。在不间断的大量听说练习中,孩子自然而然克服了一些细小的发音问题,辨音能力更强,自然就说得更好。


国外孩子所处的英文环境,也不一定都是标准伦敦音和美式英语呀,他们会接触到各种有口音,印度口音、墨西哥口音、亚洲口音……为什么他们还能说出一口地道的英文呢?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沉浸式习得,多听多说。


观点7:部分原版音频声音太小,开到最大也听不清;图片严重变形。


“音量开到最大也听不清”,最好是录下来给大家听一下比较好。


因为我们阅读营近200多人,最小的用户2岁半,最大的55岁,英文级别分布在1-96级不等,应该说用户能读到的内容面很广了,都没有反馈过“开到”最大音量听不清的问题。


图片严重变形——不存在的。


作为用户,我习惯写阅读日记,具体做法就是拍下每天孩子和我自己读到的书本封面并写阅读体会。


因为我有时会去做主题式阅读设计带着孩子延展学习,需要根据标题查阅更多信息。目前手机里数千张照片,几乎没有变形的图片,随便上两张干手机下,如果需要看的话,我可以上传到百度云,大家可以浏览,这都不是问题。


说话要讲证据,说变形的问题大,就拿出变形的图片来。其实我也遇到过一次比例有些不合适的,但那显然是因为图书出版年份久远,当时书籍的排版就是那样了,在电子化的过程中比例失调,这是极少的情况。



观点8:不能选书。系统推送什么书就得读什么书,孩子碰到不感兴趣的书就草草应付过去,甚至不读了到ETP里找东西来打发时间,这时如果强迫他读不喜欢的书,恐怕打击阅读的积极性。而碰到感兴趣的书如果忘记收藏,想重读时也找不到了。儿童学英语很重要的一点是重复,有的书孩子能反复读几十遍而不厌倦,一直到他能背下来书的内容,他仍然还愿意读。



这一段话说了三个意思:


(1)iEnglish不能让人选书


(2)不能重复读


(3)可能存在孩子不感兴趣的内容从而打击阅读积极性


首先看“不能选书”。


选自己喜欢的书来读,天经地义,也能很好的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这是一种尊重。iEnglish的不能选书,并不是要剥夺这种权利和乐趣,而是另有深意。


“挑书两小时,阅读一分钟”是很多家长都经历过的痛。


如今的社会,我们如果愿意花钱又不怕麻烦的话,可以在国内外买到成千上万的原版英文书,但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在自主阅读的道路上还是走的很困难呢?


打折和团购时屯的那些书,真的就是孩子喜欢的吗?是他们能读懂的吗?是不是家里积压了很多书,无法好好利用呢?


以上情况的出现,是因为作为第二外语的英文阅读,与中文阅读有很大的差异。简单来说是孩子不在母语环境中,基本的“能听懂+会交流”都无法做到,家长自身英文能力有限,无法为孩子选择既符合他认知水平,又能提高英文水平的书。不是英文太难,就是太简单“没意思”。


“如何把握阅读的难度” 最让家长头疼,为什么呢?


我们先看下在“如何选书”方面学界比较认可的观点:


美国应用语言学家和著名语言教育学家克拉申(Stephen D.Krashen)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提出了“i+1理论”。


“i”代表学习者目前的语言知识水平,“1”代表学习者目前语言知识状态与下一阶段的差距。


克拉申认为,只有当学习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即略高于其现有语言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对信息的理解时,才能习得这一语言,这就是著名的“i+1”公式。


给孩子选择阅读资源,就像营养师给孩子配餐,需要专业支持。在一个不缺资源的年代,如何把这些资源与孩子的需求和学科内容从不同角度结合才是关键问题。


并且,在“配餐”之前,需要对孩子的需求有一个基本诊断,综合孩子的认知发展程度、英语启蒙程度、个体发展特点(如阶段性的兴趣)、成长需要或者学校学习的内容等各方面因素,选材料时还要运用“蓝思值”等工具去测算孩子的单词量。


以上工作,对于普通家长来说是很困难的,iEnglish花费大量经费和人力自主研发的分级体系就是为了把家长很难做到的事情让专家和人工智能帮着做——让孩子在阅读时能够循序渐进,读到与自己认知能力和英文能力匹配的材料,它要解决的就是家长“选书难”的世纪难题。


等孩子的英文能力经过3年的训练突飞猛进,并且自主阅读的习惯和能力都建立起来了,自然可以去线上线下自由选书读了,只是目前大多数孩子不具备这个能力。


再看“不能重复读和打击积极性”。


iEnglish内置的阅读材料因为主题和体裁的丰富性,一般来说读者都会觉得很新鲜有趣,就算遇到不感兴趣的书,花20金币就可以跳过,有选择不读的自主权;


遇到喜欢的也可以收藏反复读,至于忘记收藏了,养成浏览图书并收藏的习惯就好,即使错过,后面还有更多好看的书。


其实这种“错过”,反而给孩子造成一种阅读的稀缺感,不好好读就有可能再也读不到了喔!


遇到特别喜欢的,家长完全可以购买原版纸质书让孩子反复看,这总比漫天撒网的买书,却发现孩子不喜欢而闲置要好。


至于用户的积极性,真的不会因为遇到几篇不感兴趣的文章就被打击了,这就不得不提到iEnglish的激励机制。


在设计的时候,iEnglish秉承欧洲“严肃游戏”理念,通过成长空间、互动ETP、配音等很多方式来激励孩子,已经提升阅读积极性方面做得比较全面和人性化的了。


观点9:类母语学习方式是无稽之谈,具体论点如下


首先来解答这段话里作者不理解的问题:“类母语学习系统是什么意思?”


为了帮助大家理解,我先摘录海岚老师《全儿童英语启蒙——北美二语教育启示录》一书中的相关内容:


“我们中国孩子学习的是EFL(作为外语的英语),与ESL孩子相比,其中非常重要的区别是我们的孩子不是处在英语为官方语言的环境中,而美国ESL学生每天在学校都在使用英语进行各种学习活动。


在这种缺少语言环境、英语学时严重少于美国ESL学生的客观条件下……很难接触到一个真实的英语环境……由此导致对真实英语的理解力和使用这门语言的表达力等方面“先天不足”……严重缺失语言赖以存在的两个C:情境(context)和内容(content)……怎么办?”


“多角度帮助孩子理解原版绘本等阅读材料的内涵,提高孩子综合理解能力……各种视频资源,这种有着丰富情境的单向输入的教育资源,为孩子们提供了很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从以上文字,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孩子学英语有着先天不足,那就是缺乏真实母语环境。而海岚老师认为,通过系统的阅读原版材料、观看视频、进行表演或者口头表达、进行主题式和任务式的学习、在家庭创设英文文字环境等,都是最有效的习得方式。   


“类母语”的意思,不是复刻母语环境,这是任何人谁也做不到的。它是我们要认清和遵循二语教育的基本规律,尽可能创设类似母语的环境,尽可能使用母语习得者的学习方法,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并不是像截图中所说,胡乱堆砌一些原版材料和视频就能做到,而是需要系统化、主题化、任务化、并且循序渐进。


如果说用“读原版、听音频、看视频”的方法来向类母语学习靠拢是“低级的逻辑”,那我们这20年专注于英文启蒙和英文教育的各位老师的心血和付出岂不是要一夜回到解放前?


海岚、吴敏兰、廖彩杏、汪培珽……如果我们多去了解相关的专著,多去看看各位老师推崇的理念和方法,也不会说出这样贻笑大方的话了。“类母语”不是“母语”,强调的是“情境和内容的”学习,强调的是“习得”而不是“学得”。


其次,能自如运用英文,把英文学得非常好的人也很多,不管是谁,都逃不开上文提到的语言学习规律。再说一个例子,赖世雄老师。


在上世纪60年代学习资源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他靠自己摸索,从英文考试7分到成为托福满分最高纪录保持者;曾为对语音极为严苛的美国国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频道的纪录片配音,并用自己的方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英语学习者。


英语大师那么多,为什么他被称作华人英语教父?2003年,赖世雄被《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评选为中国英语十大名师第5,俞敏洪排第4,前3名都已过世。


这个靠自学就能够让英文纯正到连美国人都以为他是美国土著的大神,参加台湾高考时只有7分,是个彻头彻尾的学渣,气到老爸跳起来让他滚(摊手)。


当时,他只能进入当地录取分数最低的军校,在那里,他认识了一个朋友:曹近曦 。曹近曦的父亲是翻译官,他的英语也非常好,经常和学校的外国人谈笑风声,学校有外宾到访也总让他出席翻译。


这让赖世雄很羡慕,他下决心一定要练出成绩来,但军校时间紧张,只能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怎么学才能最高效呢? 他开始思考婴儿是怎么学语言的,把自己想象成婴儿,从零开始摸索。


没想到这比之前跟老师干巴巴学语法、记单词要有效得多。三个月,他竟然已经能跟外国人简单沟通了,自己都大感意外!他把这套逻辑称为“赖氏英语法”。越学越有动力的他,最后以托福满分成绩考入美国明尼苏达大学。


综合赖世雄老师的学习诀窍,有如下几点:


    ① 先把自己归零,就像婴儿一样,牙牙学语(模仿);


    ② 三个基本态度:善用碎片时间积累;多读英文,不要默读,要读出来;持之以恒;


    ③ 语言就是要“过度学习”(overlearning)



这些方法与iEnglish所提出的类母语训练都是吻合的,iEnglish并不是第一个提出这些学习理念的,但却是首次利用大数据、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帮助普通人去更有效的践行这些理念。


观点10:版权问题


版权问题最初引起一定程度的关注,是盖兆泉老师在微博上有所提及,原文我看了,主要论点是“凡是有版权合同的必须在产品外包装上印刷出品牌方信息,否则就是盗版操作”(盖老师的很多理论和方法跟iEnglish遵循的理念都一样,是我很敬佩的启蒙大师,这里的讨论并不针对谁)。


iEnglish与全球十几个出版社合作,如果将它们的信息都印在包装上的确是有些难度,只能在电子书的内页展示,比如highlights,nelson focus等。关于这一点我咨询过律师,他说对版权的质疑需要举证,版权合同拿出来就能说明问题。


盖老师所说的情况是印刷品引进的惯例,但作为电子版权的引进和电子书的呈现,是不是业内已出现新的合作方式呢?用纸版书的印刷传统来指责电子书是盗版,总觉得有点不妥。


后来笔者询问某出版社做图书引进的朋友,她的回复是:企鹅集团的一般需要印,但是日文都没有这个要求。每家出版社的要求不同,要双方具体商谈。


据此,我斗胆得出一个结论:盖老师所说的情况可能是外研社的操作情况,不是法律规定的,也不是所有出版社都要遵循的流程。外研社的操作非常细致,但以此来判定其他公司无此操作就一定是盗版未免有些武断。


中信出版社、外研社有很多的图书引进业务,没有见到任何公示的版权合同。不公示不代表没有版权合同,质疑只是一种猜测,而将猜测随意发布到公共平台就有点不合适了。


公司的版权需要一个专门的部门来管理,大量的合同以什么样的形式,在什么渠道,如何公示最合适呢?在操作层面也是极为麻烦的事情。


从企业管理层面看,我的理解是,在这个版权保护越来越完善的国家,如此大体量的图书如果不是正规渠道的,将面临多大的风险呀。创始人赵亚松先生做了近20年的英文教育,不可能连这个常识都不知道。相反,公司还在投入人力物力,与更好的出版社谈合作,引进更多的电子出版物。


从营收层面看,iEnglish的主要利润来自于会员的使用费,就跟BBC、腾讯vip会员一样,如果想吸引会员续费使用,必定要提供丰富和优质的内容才是王道。


iEnglish会员每年的会员费是一千出头,与传统上实体绘本馆相比,收费不算特别高,但是图书的更新率却远远高于实体图书馆。这么重要的营收方式,公司会将盗版书作为其内容根基吗?


相反,现在iEnglish反而要堤防山寨它的产品,但为什么公司却没有如临大敌,该干嘛干嘛呢?


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其他产品要达到ieng内置资源的数量和品质,首先就有门槛极高的版权壁垒,高达上亿的投入不是一般公司能够做到的,虽然宣传语同出一辙,极为相似,但里面的内容和分级体系截然不同。


所以,用户大可放心使用,不必要为了缺乏证据的猜测担心。


观点11:拓普朗宁公司公布的资质很普通,没啥亮点


大家可以多读几遍体会下“鸡蛋里挑骨头”的感觉。


公司公布的企业和产品资质,就如同上图红色字所说的一样,是“最基础的技术认证”。但上图中的文字的言下之意是,“尽可能的公布资质给消费者,尊重其知情权反而还不对了”。


再一个,资质与产品价格之间的关系,仅仅就是字面意思,表明一个公司或者它的产品合不合法,合不合规,符不符合质检要求。


时不时把价格拿出来比对,后面我会从经济学的角度来探讨,iEnglish的定价到底有没有违背价值规律。


文中还提到的“教育部审核通过app”事件,认为iEnglish通过很正常,而且因为是第三批才通过,所以其含金量极低,无法与第一批通过的大牌相比。


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


2019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备案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管理办法》指出,备案工作将依托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常态化开展。各单位于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前完成对现有教育APP的备案工作,并结合实际建立本地区、本单位的备案信息动态更新机制,确保数据准确性。截至2019年12月16日,共有1321家企业,提交了2279个教育APP的审核申请。


诚然,在2019年12月中旬第一批通过的app中不乏大牌,如文中提到的“新东方”“vipkid”等,如图:


微信图片_20200316225028.png



从2019年12月下旬到2020年1月31日,还有2127个app待审并备案,意味着在45天内每天需要审核并备案48个app。这是很大的一个工作量,前期的工作需要各单位磨合,进展可能慢一些,后续要“赶工”,必须加快进度,所以第二批、第三批名目越来越多也是符合情理的。


审批顺序,可能与企业提交资料的先后有关,审核的工作效率有关,但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与app的品质有关——“越在后批次的,品质就不太好”,真的是这样吗?


2020年1月20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三批教育App备案名单,此次公布的备案名单中,高思教育、盒子鱼、红黄蓝、火花思维、学而思、核桃编程、VIP蜂校等各公司旗下众多APP均上榜。新东方旗下更是有包括新东方在线在内的10款教育APP通过审核。


微信图片_20200316225023.jpg



如果按文中作者的逻辑,第一批通过的都是教育界大佬,含金量很高,那怎么新东方旗下的十来个app还会在第三批备案呢?都是一个集团的产品,怎么品质相差这么多呢?同一个公司的不同产品分布在不同批次备案也是正常的。


这个事也能拿出来做文章真可谓良苦用心,但消费者随便一查就知道纯属无中生有了。


观点12:iEnglish的营销模式有传销嫌疑



如果问”传销到底是什么?“,可能大多数人说不清楚,不是有“下线”“代理”“金字塔结构”或者需要去发展会员,就是传销了么?


很遗憾,这些要素并不是判定是否传销的关键。我尝试着捋一下,典型的传销有什么样的特点:


    (1)传销所依托的产品基本不靠谱。


    要么只是一个概念,比如我闺蜜的爸爸曾经被人忽悠“植树造林”需要集资;


    要么虽有实体产品但是价格与价值相背离,价格远远高于产品价值;


    第三是产品功能过于夸张,或者与科学严重不符,靠噱头吸引消费者投资,比如某款保健鞋垫被说成可以治心脏病。



    (2)传销的本质是,这件事上家得了好处,需要找别人承担损失,上级分下级的钱,下级的收入永远不可能高于上级。


    (3)传销组织通常还要控制成员的人身自由,回收身份证,集体洗脑、统一行动等。


    传销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违法行为,都是要被打击取缔的。


回到最先提到的关键词,其实是多层次营销(MLM)具备的一些特点,比如早已存在并合法化还发展的非常好的直销模式,知名企业有很多,国人比较熟悉的有安利、如新等,友邦保险也属于多层次营销的范畴。


本人曾经翻译过一本有关商业模式创新的书,里面提及了很多的商业模式,其中MLM早已不是新鲜事,在此基础上,还有分享经济的交互式模式、微商模式等,这些模式早已经被国家承认并许可,比如樊登读书、拼多多、大v店,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分享模式了。

微信图片_20200316224953.jpg

(对于新的商业模式不要害怕,要去学习、了解)



回到iEnglish的商业模式,它反而是走了最传统的一条路,简单的分销制度,批发商+零售商而已。至于说下线,最多只能进行二级招商,符合电商法规定。


再往上发展就需要公司对公司走业务流程了,并不能无限代的招商。综上所述,lEnglish跟传销没有任何关系。



观点13:iEnglish是暴利,所以代理商才很疯狂



这个观点需要从两个层面来分析,一是产品定价符不符合价值规律,是不是无良的“暴利”;二代理商的销售风格与产品本身的关系到底大不大。



按照价值规律的说法,商品的价格虽然以价值为基础,但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其发生变动。一般情况下,影响价格变动的最主要因素是商品的供求关系。企业最常用的定价法也是“成本定价法”和“需求定价法”。




iEnglish目前的价格为6980(三年),含系统使用费、代理商服务费、定制平板电脑,续费为每年1200元。


    系统主要包含:


    ① 19000多册原版读物


    ② 400万词左右的视频资源


    ③ 全套引进的美国highlights ETP系统(国外叫“Hidden Pictures”)


    ④ 自主研发的1-120分级体系(属于高新技术企业投资非常大的研究与发展业务 research and developmen,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也是判定是否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标准之一)


    ⑤ 400多位外教原版录音;


    ⑥ 自主研发的精读课程体系;


    ⑦ 自主研发的初高中提分系统;


以上内容的购买和研发成本,加上公司管理、运营、培训等费用,如何衡量1200元/年的会员费用高不高呢?继续看!


如果要横向比较,工程量非常大,因为实体绘本馆会因为不同的城市、不同地区、不同规模而收费不一;在线阅读软件在内容的体量上也有很大差异,值不值真的只能家长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大概比较。


比如我有购买原版英文书的习惯,按每周读4-5本绘本算,每年的购书费用大约7000-8000元,因为当当等电商平台的原版书并没有很便宜。


所以对我来说,iEnglish就是物超所值了,因为儿子在半年内已经读了1800本书,何况还有系统内还有其他资源,而且会员服务也比较多(包括团购各种课程、抽奖活动、性价比很高的游学活动、线下读书会),所以在2019年的6月,我是毫不犹豫就入手了,如今每本书读下来只要几毛钱。


如果一个家庭为孩子英文阅读的单月预算投入不到100-200元,可能会觉得不值。


直接将iEnglish与线下的英文课程、培训机构的补习班、口语班等比较也不科学。


要想对比的结果合理,需要在一些变量不变的情况下,比较其他变量变化时的情况。比如,在学习目标或者同等学习效果的基础上,去比较每小时的价格;还要考虑路程远近、耗时、学习习惯等变量对消费者决策的影响。只比价格毫无意义。


与线上课程相比较也是一样的道理,比如在“学生掌握10个单词或者10个句型(准确运用)”这个统一的目标下,某课程与iEnglish分别需要多少时间达到,然后再计算单位时长的价格。


这种比较很难操作通常是基于以上原因,而并非一些简单的、表层的原因,诸如“用脑子想想也知道用平板电脑跟读与真人教师上课差别有多大。”


差别肯定有,但效果不经过考量是无法下定论的,以是不是真人来论学习方式的优劣毫无道理。


这涉及到国人在英文学习方面存在已久的误区——


单从听说练习来说,漏屋在《找对英语学习方法的第一本书》里详细分析过,


“不是通过多说就能提高说的水平,说是个输出过程,只能输出脑子原本存在的内容。如果脑子里本来就没有内容,拿什么输出呢?……那什么时候开口说外语,跟老外交流才最有帮助和没有害处?答案是要在自己的外语水平比较高的时候才行!……所以为了学习外语与跟老外交流,无论在哪个学习阶段都是不必要的。P39”


上面这段话说明了什么?


一是说明了先有输入,才有输出,大量的听书、读书做输出,才有可能去输出,这部分工作更需要在课堂之外完成,仅仅靠老师在课堂上,是教不出来的。




二是说明了练习听力和口语,上一对一外教并不是最优选择。


这是国人学习英语最大的误区之一,大部分人都认为只要到了母语环境,英语就自然而然的好了,或者说只要上外教课,英语就不会差。这些观点真的要谨慎对待,可以参见漏屋这本书的第一章。


不提倡与线上或者线下的课程比较,是因为培养目标不同、功能不同、学习路径不同、学习效果也不同,没有可比性;但iEnglish与它们也并不对立,不管上什么课程,有阅读的辅助,效果肯定会最好。


如果非要去比较,我觉得一个家庭可以从宏观的角度,首先看孩子要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英文学习的目标到底有哪些,家庭给孩子英文教育的投入每年大约是多少,想清楚这些再看iEnglish的功能和效果适不适合自己就好。


至于大家已经有所了解的每级代理商的利润,我是这样认为的:为版权、为知识、为服务付费很正常。


做阅读推广可以是公益行为,也可以是商业行为。既然拓普朗宁是公司,就不可能是慈善机构,企业以营利为目标是无可厚非的,只要产品品质好,服务好,对社会有一定的回馈,就可以了。


这两年,国内倒闭的实体绘本馆、书店、培训机构特别多,如果没有利润,结局就只能是破产,再有情怀也需要吃饭,需要运营,需要更新图书量,这是很现实的问题。


如果iEnglish的利润空间特别小,也与它的商业模式不匹配,因为要做好推广这件事,与兴趣导向、利他导向和利润导向密不可分,合情合理就好。


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任何行业都有各种各样的人,或者说都有“疯狂”的人。在看待这个行业和产品的时候,需要避免以偏概全。就拿我们门口的烧烤店来说,有个老板是高冷型的,有个老板是热情型的,虽然他俩风格不同,但烤串我是爱的,愿意去哪家就去哪家。


观点14:平认定孩子用其他软件或app学英语会偷偷玩手机看视频玩游戏而不专心学习,恶意揣测人性


iEnglish并没有认定孩子学习时一定会不自觉,只是的确存在有些孩子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会玩一玩ipad上的游戏、上上网、聊聊天……订制一个只能用来学英文的平板又有何不好呢?


当初亚马孙推出kindle阅读器的时候,也是主打“专注阅读”理念,除了能够联网亚马孙网站,关联账号和信用卡之外,也不能用浏览器,下载其他软件。这属于产品设计的思路和“卖点”,怎么就成了“以小心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呢?到底是谁在恶意揣测谁(摊手)。


观点15:读 iEnglish 能坚持,读ABC reading也能坚持,每天读古文也能坚持。坚持这项品质从来不是靠哪一个产品。


真的是,都很好坚持吗?


    一、坚持的基础或者说条件是什么?


    是不是内容越丰富多彩、体裁越多样、有科学的分级体系,我们的坚持才有意义呢?没有量变哪来质变,读一套教材与读一个图书馆并且还有读写指导老师的帮助,有着本质不同。


    二是坚持的主体感受怎么样?


    孩子是背单词学语法背课文开心,还是海阔天空地阅读开心?


    家长是全程操心选书买书+拿着点读笔帮孩子点+用手机或者pad一句一句播放音频+亲力亲为先学会了英文再带着孩子领读轻松,还是只需要拿出iEnglish提醒一下孩子该读了轻松?


    前期还是要一起读的,亲子阅读这种形式对孩子大有裨益,不能因为有了好用的辅工具就不陪伴了!


    但是,老母亲的体验不同了,坐在旁边可以与孩子一起看绘本,也可以偶尔做自己的事。很多孩子在1-2个月以后就可以进入自主阅读状态。这是完全不同的鸡娃体验呀!谁不想心平气和母慈子孝呢?


    如果说坚持的过程那么痛苦和纠结,孩子能获得真正的自律吗?


    三是坚持的效果是什么呢?


    不排除特别爱学习和特别有方法的家长,不管坚持什么都特别棒,对于他们来说,学什么都可能有所成。


    但有没有想过,我家孩子坚持的一年,与别家孩子坚持的一年,效果相差大吗?如何衡量效果?并不是提倡攀比,但起码自己心里要有点数。


    同样是英文阅读,别人孩子半年读1500本,从只会说简单句子到指读英文儿童杂志故事了,我家孩子连发音都还有问题。


    要是只有极少数使用iEnglish的孩子进步大,还可以说那是因为孩子本身有语言天赋,或者家长付出的特别多。但事实是,90%的孩子只要每天坚持了20-30分钟的,都有不同程度肉眼可见的进步(有大数据基础上的学习报告可以参考,也有语言表现力测评)。


    那这就不能仅仅归因于内因了,是不是该反思下:咱坚持的路径对不对?


    让坚持这件事变得更简单,更快乐,更有效,才是最有价值的坚持。何况还有那么多激励机制,服务指导共同帮助孩子坚持,成就感这种内在驱动力的激发也是很重要的。请别再说,孩子坚持的好没iEnglsih什么关系,关系非常、非常大!


观点16:出售iEnglish的人都是骗子,购买iEnglish的人都是傻子


必须把这个截图放上来,因为至今还没有看到过这样无知和狂妄的,将世界上最勤奋最重视教育的中国家长一棍子打死说成傻白甜的文字。


不知道作者是做了什么调研,就知道购买iEnglish的家长自己无法独立思考,没有产生过质疑和问题,没有求证的过程,没有自主判断和选择的能力,好像中了什么魔咒似的,看到iEnglish都趋之若鹜。


我也没有做过这类调查,但我买之前的确考察过,还真像上文提及的那一下载试用了10多个阅读app,去北外青少咨询了英文课程等等,观望了2个月之久。


我身边的朋友聊起来,大部分都不是冲动消费,还是对阅读理念、二外学习的规律有一定认知和认可的,在此基础上查阅资料,询问朋友等等。


等到觉得好用去推荐iEnglish之后会强烈感受到:现在的家长怎么这么厉害啊?!这么多问题!从百度上搜来各种写手的文章来问我……怎么没碰到过文中所提的只知道咔咔交钱的家长呢?


去伪存真,去粗取精,避免交智商税是对的,但把iEnglish与“量子力学波动速读法”等同起来完全是没有对iEnglish的底层逻辑深入学习过。


更具有讽刺性的是,通过小i,我结识了很多从事英文教育的朋友。有的是学校老师,有的是培训机构老板,有的是绘本馆馆长。当我们聊起为什么给孩子用iEnglish时,会发现与各自的英文专业背景或多或少有些关系。


现在iEnglish的铁粉,很多都是有专业背景的人。不知道该文作者是什么专业出身,有没有在英文教育领域的从业经历,都说隔行如隔山,得有多大的豪横自信才能把这些专业人士说成傻子。


iEnglish从来都不是卖平板电脑的,不必去电商平台对比平板电脑的价格。如果你想买平板电脑,我肯定给你推荐苹果、京东方、华为。


iEnglish的价值在于一个专业而科学的阅读体系+有效的语言训练方法,一种变革性的学习路径,还有有志于推广阅读的达人们、专家们、热心宝妈们的服务,这一部分是无价的。



观点17:拓普朗宁公司认缴资金5000万,但是认缴年限为20年,实际资本只有211万,这是空壳公司,是为了随时跑路!


看到这话,别说还没下手的家长了,iEnglish用户都快吓出心悸了,毕竟用得好,还是希望公司好好发展,长久做下去的。


先普及一下有关常识:


2014年2月7日,国务院关于印发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 革 方 案 的 通 知(国发〔2014〕7号),注册公司由实缴改为认缴制。


认缴登记制,是指注册公司时将股东认定的注册资本设定为一个期限分段缴清,不需要一开始就缴全,只需要在期限内缴全就可以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五条 有限责任公司章程应当载明下列事项的第(五)条中列出:股东的出资方式、出资额和出资时间,说明出资时间是可以自行商定的。


最长时限:认缴期限不能超过营业执照上的营业期限,同时认缴期限最长20年。


以上文字说明了什么呢?


一是拓普朗宁公司的注册成立和所选择的认缴年限完全符合国家法律规定,也是大多数公司的选择,跟“跑路”毫无干系。


二是对高新技术企业来说,实际资本200万的资金完全合法合规。


第二点,作者将拓普朗宁以及相关公司定性为空壳公司,而空壳公司就是靠不住的,是要跑路的,真的是这样吗?


“空壳公司”也叫现成公司(ready-made company),最早是根据英国公司法确立的一种公司法律形式,是发起人根据香港或英国的法律成立的有限公司。


它本身是合法的,只要在注册成功后每个月都要按时进行零申报,每年也要参加年检就不会被工商局列入黑名单甚至吊销营业执照。


唯一的风险,是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做违法的勾当,因为毕竟法人不明确,追责困难。


但那些文中提及的三个公司,法人都是iEnglish的创始人赵亚松,非常明确。而且现如今,空壳公司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十分广泛,由于这种公司没有开展业务不存在原始风险,因此接收方不必担心其是否存在历史遗留的债权债务等风险。


以上所有信息,都说明了截图文案的作者似乎不懂公司法,并且有意引导读者把拓普朗宁公司想象为一个圈钱跑路的公司,用心真的十分险恶。搞懂了这些,关注iEnglish的朋友们不必担心,对于一个真正做教育的企业而言——“time will tell”。



一·点·感·触


你永远也不可能从别人的口中,了解到事情的真相。


微信图片_20200316230318.jpg


折腾一天,写了这么一篇长文出来,累。


可能因为我对iEnglish已经有了感情,不吐不快吧。他就像儿子的伴读小书童,那么可爱,实在看不下去一些所谓的质疑。


虽然我是应试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但我还是希望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完成素质的培养。


我希望,他是一个有学习能力,能够自我教育,爱阅读,精神世界充实,身心健康的孩子。


在这条路上,我找了很久,才找到小i,能够让英文阅读这件事变得轻松有趣,让语言学习变得不那么枯燥和困难,让我们的亲子阅读,得以不同的形式坚持一辈子,让亲子关系在阅读中成长和完善。


写这些“质疑文章”的人,希望您能亲自用一段时间小i,亲自走访一些ieng的用户,再去提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新事物的产生从来也是伴随着争议和批判的,比如当年的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甚至苹果手机,有时这反而是发展的动力。


iEnglish是一个变化、迭代的系统,从来不会回避自己的问题,反而很乐意改善,从我购买以来的数次升级和bug修复就能看出来。


如果没有自用、没有调查,只是拿来“通稿”就发,造成了一些误会从而让很多家长和孩子失去了解iEnglish的机会,我觉得不可原谅,因为我深知,在英文学习这条路上,有太多太多的人急迫的需要它的帮助。


每一位读完这篇长文的人,都值得敬佩。感谢!


微信图片_20200316230403.jpg

iEnglish 问题咨询:138 1121 8942

iEnglish购买咨询

客服中心
联系方式
13811218942
扫一扫加为好友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